预应力钢绞线的防腐镇(涂)层及初步分析预应力钢绞线由单根钢丝捻制而成,镀层钢绞线是由镀层钢丝捻制而成。因此对于单根钢丝的防腐镀(涂)层不另作分析。仅对钢绞线分析后可覆盖钢丝的范围。 
  1.光面钢绞线的防腐分析光面钢绞线作为最早推广的预应力建筑钢材,已在国际上得到广泛应用。我国在近十年内才得到迅速发展。与传统的钢筋混凝土一样,是把应力从混凝土结构转移到钢结构上来,以至钢也被认为是混凝土的一个组成部分。而钢与混凝土的结合就是通过钢材表面握裹足够数量的混凝土来获得的,简单地增加钢承载的横断面,并不会使承载握裹面积相应增加。而预应力混凝土是充分利用混凝土抗压性能是抗拉性能十倍的优点,把其抗拉载荷转移到抗压载荷上来的一种优良设计方法,因而其应用迅速发展。 
  预应力钢筋中预应力产生有先张法和后张法两种,用先张法的钢绞线,被直接埋置在混凝土中,因握裹在无腐蚀元素的环境中,并且具有有效覆盖保护层,就不大可能出现有关腐蚀问题。但基本条件是保持原始碱度不变(或pH值不小于9)。这就要求在钢筋附近的孔隙空间不超过14%及混凝土具有合适的覆盖保护层。该资料还指出了混凝土中的氯化物会弓愧钢的氢脆,目前美国氯离子的含量限制在混凝土重量的0.014%~0.025%[2]。 
  后张法的预应力钢绞线现通常有两种方法:一是把钢筋插入一个预制管中,进行预应力张拉,接着再将保护性材料(一般用砂浆)填充孔道和密封锚固端。二是采用无粘结钢绞线(后作分析),就预制管中插入钢绞线的后张法而言,其腐蚀事故通常与在有腐蚀介质环境中施工有关。环境和轻型填料中的硫化物,填充砂浆中的氯化物、填充砂浆孔隙空间过大,锚固端密封不实,都是造成腐蚀损坏的隐患。所有这些,已引起国内学者的足够重视。呼吁要加强预应力技术行业的管理,规范预应力工程市场,制定出行之有效的预应力工程施工和设备材料生产的行业规章制度,以及资质批准的规定,以确保工程质量,防止重大事故的发生[3].就当前光面钢绞线直径偏面减小的误导倾向,提出我们的看法,供各方工程建设人员深思。对制造厂来讲,随着原料结构的改善,负偏差生产已不是制造厂的技术水平问题。即使1860MPa的φ15.24mm钢绞线,减少到φ15.lmm,其米重仅减少1.8%,但对工程质量的隐患是无可估量的,因为高强度钢绞线是在高应力腐蚀的条件下服役,加大预应力钢材的断面是工程安全措施之一,美国ASTMA416-94a规定,强度级别从1720MPa提高到1860Mpa 
  2.无粘结钢绞线的防腐分析无粘结钢绞线作为后张法预应力钢筋使用,是国际上较新应用的技术。它是在浇注混凝土前预先安装在张拉位置的无粘结钢筋束。养护后再作预应力张拉,使混凝土造成预先的压应力,因钢绞线与混凝土之间被润滑脂与塑料所隔离,通过钢绞线与混凝土直接粘结的塑料护套相对位移,实现张拉的操作,润滑脂为这种位移提供方便,使钢绞线与混凝土元粘结而命名。由于张拉的锚固端必须清除塑料与润滑脂,其暴露端也就成了腐蚀的重大突破口。 
  据1982年调查报告,美国每年使用20万吨预应力钢材而言,40%的事故发生在采用后张法暴露在用盐消除冰冻而造成的高浓度氯化物环境的结构上。环境中硫化物会引起钢筋韧性降低。造成无粘结钢绞线腐蚀的主要原因是混凝土用来封闭锚具和修补破损面专用灰浆中存有氯化钙。于是提出四条保护措施:无粘结加工前防止钢绞线腐蚀,选用良好的防潮润滑脂、选用高密度聚乙稀(或聚丙稀),钢束出入口有必要开槽的地方,应用砂浆填满,接着用树脂粘合剂涂覆密封,砂浆中不能有氯化物,硫化物或其他有害物质。作者对几百根受腐蚀钢绞线分析表明,几乎所有的腐蚀都是由于锚固端密封不当,氯化物和硫化物环境或塑料封口损坏所致[2]我国无粘结钢绞线的应用时间较晚,建设部JG3006-93,JG3007-93对无粘结钢筋和油脂都作了具体规定,基本能满足国际上对该类产品的防腐要求。但在实施过程中,就FIP提出的四条措施中,三条与制造厂有关(一条与施工方有关)的条件加以分析,还存在不少差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