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年度国际铁矿石价格谈判即将展开。在全球总需求疲软背景之下,本轮谈判对矿产和钢铁两大产业未来一年影响巨大,双方交锋异常激烈。然而,无论是国内大小钢铁企业,还是澳大利亚和巴西的研究机构,均预测铁矿石降价已是大势所趋,谈判焦点在于降价幅度多少。 
    机制破裂 
    拥有28年历史的铁矿石谈判体系在2008年被破坏殆尽。自从1981年起经过多年谈判形成的相对稳定的定价惯例,主要包括同品种同涨幅、谈判方接受跟随首轮谈判定价、铁矿石价格不包括海运费(即离岸价)、一年一定价、合同价不受现货市场价格影响。 
    2008年的谈判几乎颠覆了以上所有惯例。日韩与淡水河谷首先确定两种铁精粉两种价格;两拓并未跟随淡水河谷的首发价格,坚持要求向亚洲钢厂征收超额运费。谈判结束后,铁矿石谈判机制的破裂已经成为各方默认的共识。 
    9月初,淡水河谷通知其亚洲客户,要求将铁矿石价格涨至欧洲市场水平,否则停止供货。此举实际上撕毁了今年的谈判结果,在国内引发轩然大波,遭到钢铁企业集体抵制。率先开始过冬的钢企甚至表示,原本进口一吨亏一吨,淡水河谷撕毁合同正好给了一个不执行合同的好机会。 
    此外,两拓也表现出抛弃传统定价模式的迹象。必和必拓9月份与澳大利亚钢企博思格公司签订了一份新的10年期的供货合同,在定价上不仅以季度定价,还将参照亚洲合同矿和现货价格。与此同时,力拓也在力推混合或现货合同。 
    原本一直走现货价格的印度矿最近表露出与中方签长协的意愿,结果遭到中方拒绝。与年初不同,谈判机制的破裂不再是今天中国钢铁工业协会(下称“中钢协”)的困扰。中钢协秘书长单尚华最近表示,目前已经进入买方市场,中钢协考虑改变谈判机制。 
    矿价退烧 
    明年铁矿石供需状况尚不明朗,现在钢企手握的最关键筹码是暴跌的铁矿石价格。7年以来,铁矿石现货价格首次低于长期合同价格。印度铁矿石到岸价格自6月份开始大幅回落;62%的澳大利亚铁矿粉长期合同离岸价格为89美元/吨;目前印度矿离岸价为63美元/吨,比巅峰时的152美元/吨,暴跌5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