整体预应力板柱结构体系简介 
整体预应力板柱结构,以预制楼板和柱为基本构件。柱截面尺寸常为30cm×30cm、35cm×35cm、40cm×40cm。楼板一般预制成20cm厚的整块密肋楼板。板与柱接触面间的立缝中灌入砂浆或细石混凝土形成平接接头,在楼板与楼板之间的明槽中设置直线形或折线形预应力筋,然后对整个楼层施加双向预应力,使之形成整体空间结构(图示)。楼板依靠预应力的静摩擦力支承在柱上,板柱之间形成预应力摩擦节点。这是一种新型的结构体系,它改变了传统的“搁支传力”的习惯做法。板柱之间形成的摩擦节点是整体预应力板柱结构的关键部位。摩擦节点在双向预应力作用下,加上垂直荷载,节点处于三向受压状态,具有良好的强度和刚度,节点核芯区柱的混凝土具有较强的抗剪能力,这对抗震十分有利。 
整体预应力板柱结构主要由柱、楼板、剪力墙、边梁、与阳台板等构件组成。 
柱   通常采用矩形截面的无牛腿柱,柱的长度一般作成3层为一节,并在楼层标高范围内预留有双向预应力筋的孔道。柱之间的连接可采用焊接榫接头或浆锚接头。 
楼板 每个柱网单元可以采用一块楼板或多块拼装楼板。楼板型式通常采用矩形平面双向带肋楼板(图示),在楼梯间为大开孔楼板。楼板与柱连接的板角留有直角缺口。板角采用实心三角形加肋块,增加节点区的强度和刚度,以适应传递和承受整体预应力的需要。 
剪力墙     整体预应力板柱结构,由于板柱节点组成的框架,抗侧力刚度比普通钢筋混凝土框架小,需设置剪力墙。剪力墙有现浇和预制两种。 
地震裂度较高的地区的建筑或高层建筑易采用现浇钢筋混凝土剪力墙。现浇剪力墙施工应在楼层预应力张拉完成之后进行。剪力墙的竖向钢筋应贯通整个楼层,横向钢筋与柱的预留钢筋搭接焊牢,然后支模板、浇筑混凝土。 
对多层建筑,通常多采用预制钢筋混凝土剪力墙,一个开间一个楼层高度可用一整块墙板。剪力墙横向或纵向预留孔道,穿入预应力筋,进行水平或垂直方向预应力张拉。  
边梁    沿着建筑物四周在没有阳台板的部位需设置边梁,支承在两柱之间,其作用是形成柱间边支撑与楼板共同承担预应力,并作为外墙的支托。 
阳台板   位于边柱轴线外,板角与柱接触处留有直角缺口,亦是通过预应力筋与结构拼接在一起,预应力筋设于阳台板与楼板之间明槽中或穿过阳台板预留沟槽,在阳台外边缘锚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