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预应力钢绞线市场容量预测
摘要:中国预应力钢绞线产业已进入能力过剩和高度竞争的时代,供应厂商会继续增多,高速公路这个主要用户会保持平稳发展。从国家规划来说,市场仍有5年左右的较大需求,2010年以后的需求不容乐观。1995~2004年中国钢绞线的需求与基建规模基本呈线性关系,每千米高速公路的钢绞线消费量大致是100~150t。
1 中国预应力钢绞线产业的历史和现状
中国最早的预应力钢材是钢丝,由天津钢厂于1950年开始生产,在丰台桥梁厂用做铁路轨枕。1960年因为建设南京长江大桥的需要,中国企业开发出了预应力钢绞线,由于钢铁质量和加工技术的限制,钢绞线技术水平还比较低。低松弛预应力钢绞线于1988年诞生于江西省新余市的新华金属制品股份有限公司,其设备和技术都来自意大利,通过硬件、技术的转移及推行美国产品标准的行为,逐渐走向成功。在投产的初期,原材料及备件还必须从欧洲及日本进口,国内市场还处于萌芽期,全国一年需求仅数千吨,和现在的一座大桥的用量差不多。1990-1992年,因为国内需求不足,约80%的产品销往国外,但是到了2004年,国内的需求量达到了75万t以上,出口量大致在15万t左右,一段时期内国内还出现供应不足的情况。
中国大陆的预应力钢绞线产业在1995-2005年之间处于高速增长时期,1993-1994年及2004-2005年之间出现暂的供应不足,刺激了此产业的投资规模,2004年的产能为100万t,2005年产能可达160万t,2006年的生产能力将达到200万t左右,目前已出现能力过剩局面。产业规模的急速膨胀不仅仅是市场机会的刺激,还与国产设备的投产有关,投资门槛明显降低,产品的成熟为新进入者提供了许多挖掘行业人才的可能。
竞争者的数量大量增加使竞争越来越激烈,私营企业数量和比例的增长将改变竞争态势,成本竞争将达到非常严酷的程度,行业生态系统将选择强者。
2 产业环境的基本判断
现代行业观念必须立足于整个商业网络,不能割裂企业群与周边密切相关企业的关系,可以将相关行业看成是预应力钢绞线产业的生存环境因素,这些环境因素包括供应商、顾客、银行等等。显然判断一个行业的状态时,这些环境因素的相对规模及健康状态是非常重要的。
相对上游的钢铁业及下游的建设行业,预应力钢绞线都属于很小的产业,这决定了预应力钢绞线产业对环境的影响能力较小,因此,产业的健康状态很大程度上取决于环境因素的健康情况。图1是根据2004年《中国企业发展研究报告》公布的500强数据整理出来的结果。
图1 2004年中国500强企业有关行业的赢利能力
钢铁行业的赢利情况虽然最好,但钢铁行业所需的矿石资源有限,产能扩展需要很高的投资和较长的时间,2004-2005年初的一段时间供需失衡与此有关。这种局面在2005年5月出现了戏剧性的转变,钢铁行业利润下滑。这种下降对于钢绞线产业来说有利有弊。有利的是钢绞线企业可以获得更便宜的原料,钢铁企业更愿意生产钢绞线所需的线材,开发这些产品的钢铁企业在增加,青岛钢厂、湘潭钢厂及邢台钢厂都有可能成为钢绞线企业的重要供应商,而且质量将会不断提高,对于整个生态系统的发展是有利的,是钢绞线产业扩展所必须的协同进化的结果。不利的是顾客对钢绞线价格也有了看跌的心态,价格的稳定性差。
表1是与路桥相关的中国上市公司公布的部分业绩,可以看出使用钢绞线的主要企业的每股收益在上升阶段。2004年的现金流量比2003年明显下降,与2004年公路桥梁建设投资突然猛增有关系,很多计划项目都提前完工了。由于公路收费收入呈稳定增长态势,可以说钢绞线产品的下游行业是属于比较稳定的行业,有利于钢绞线产业的生存和发展。
表1 与路桥相关的中国上市公司的业绩
名称 代码 流通股亿 每股收益/元 每股现金流量/元
2002 2003 2004 2003 2004
延边公路 000776 0.93 -1.17 -0.18 0.15 0.03 -0.08
海南高速 000886 2.48 0.02 -0.06 0.01 0.18 0.02
现代投资 000900 2.14 0.23 0.14 0.27 -0.01 0.14
山东基建 600350 5.05 0.14 0.14 0.19 0.05 0.25
粤高速 000429 2.74 0.14 0.14 0.21 0.09 0.14
东北高速 600003 3 0.1 0.15 -0.1 -0.33 0.08
华北高速 000916 3.4 0.16 0.16 0.22 0.18 0.1
西藏天路 600326 0.72 0.17 0.17 0.16 -0.79 -0.21
皖通高速 600012 2.5 0.16 0.17 0.24 -0.37 0.11
宁沪高速 600377 1.5 0.16 0.19 0.16 0.14 -0.2
湖南投资 000548 1.76 0.12 0.2 0.1 0.05 -0.21
五洲交通 600368 0.8 0.26 0.23 0.21 0.22 0.34
中原高速 600020 2.8 0.4 0.26 0.49 1.31 -1.03
重庆路桥 600106 0.9 0.23 0.26 0.21 1.31 -0.44
厦门路桥 000905 0.95 0.28 0.3 0.33 0.13 0.98
福建高速 600033 2.4 0.32 0.37 0.4 -0.08 0.08
深高速 600548 1.65 0.16 0.39 0.22 0.22 0
赣粤高速 600269 1.56 0.48 0.48 0.47 0.44 0.02
平均 0.1311 0.1948 0.2189 0.1539 0.005
国务院2004年底审议通过了《国家高速公路网规划》。根据规划,未来30年中国将掀起建设高速公路的高潮:投资2万多亿元人民币,建成8.5万km的国家高速公路网。目前已建成2.9万km,在建1.6万km,待建的还有约4万km。其中,2007年底前贯通“五纵七横”国道主干线,2010年,国家调整公路网将建成5~5.5万km,东部地区基本形成高速公路网,中部地区实现承东启西、连南接北,西部地区实现内引外联、通江达海。交通部权威人士指出,尽管中国高速公路建设速度较快,但仍不适应社会经济发展的需要。从煤电油运输全面紧张的形势看,交通压力会持续增加。在2010年前,国家调整公路基本保持每年建成3000~4000km的速度是适当的。制定这样的目标主要是考虑高速公路的发展需要与经济发展相匹配,需要与一般公路(包括农村公路)协调发展,也需要与其他运输方式协调发展。同时,突出强调投资效益,避免盲目性,特别是对于西部地区,要合理选择建设时机和技术标准。2010年的建设目标体现了宏观调控的政府意图。